按照“乙类乙管”要求救治病人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月9日召开第十版诊疗方案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彦洪表示,诊疗方案是指导临床医务人员诊治新冠肺炎感染者的专业技术标准,以保证临床治疗的同质化水平和诊疗效果。第十版诊疗方案的核心思想是按照“B and B类管理”的常规传染病管理模式对新冠肺炎感染进行管理和治疗。
临床治疗加强了前进的大门。
第十版诊疗方案颁布实施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郭彦洪介绍,第十版诊疗方案主要调整了以下内容:一是在治疗措施上,不再要求病例进行集中隔离治疗。新冠肺炎感染者可根据病情选择居家治疗或前往医疗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可接收新冠肺炎感染者。第二,在排放标准上,不再要求进行核酸检测。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诊疗要求,特别是基础疾病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后决定是否出院。
“在临床治疗方面,首先是加强关口前移,对轻症病例需要进行早期干预,特别是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要加强关口前移措施的应用。二是进一步规范危重患者的诊疗,完善相关预警指标。第三,坚持中西医结合。第四是加强在新冠肺炎共同治疗感染和基础疾病的概念。”郭彦洪介绍,在诊断标准上,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被纳入诊断标准,主要考虑抗原检测对病毒载量高的感染者有非常好的检测灵敏度。同时抗原检测非常方便,简单易行,方便感染者在家进行自测。
郭彦洪特别提醒,从感染者的角度来说,即使不做核酸,也要注意个人防护,出院后在家观察,最好不要参加社会活动。
进一步优化“临床分型”
第十版诊疗方案取消了普通型,增加了中型。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变?郭彦洪指出,从疾病的临床表现来看,普通型一般代表疾病最常见、最典型的表现。目前,奥米克隆变异株的毒力逐渐减弱,疾病的临床特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感染者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比例大大降低。所以取消了普通型,增加了中号。
据她介绍,中型的定义是持续高热3天以上,安静时吸入空气的氧饱和度93%以上。影像学显示特征性新冠肺炎肺炎,但比特定类型轻,即氧饱和度小于93%。
第十版诊疗方案规定,根据感染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危重型。“这样更符合临床实际,有利于医护人员综合判断患者病情,给予综合治疗措施。”郭彦洪说。
那么,如何对在新冠肺炎治疗的重症病例进行分类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桂强介绍,第十版诊疗方案明确,新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病例定义为以新冠肺炎感染引起的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症病例;基础疾病加重,诱发基础疾病等。,为基础疾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重症。
王桂强说,鉴于新冠肺炎肺炎导致的严重病例,他强调呼吸支持,包括早期氧疗、俯卧位和气道管理。同时要注意对非呼吸衰竭引起的重症病例,包括基础疾病的综合治疗。
治疗重症和危重症的中药随着症状的增加而增加。
“新冠肺炎感染实行‘乙类乙类管理’后,中医治疗部分也根据这一要求进行了调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贾忠武指出:一是保持了连续性。目前,新冠肺炎感染的中医核心病机没有改变,仍属于中医“疫”病。因此,保留了经临床试验证明有效的第九版方案的主要内容。二是体现针对性。目前,新冠肺炎大部分感染患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部分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症状,部分恢复期患者出现明显咳嗽症状。为此,在方案中增加了“疫毒束表证”、“阳气不足,疫毒犯肺”和“寒饮郁肺证”的内容,以更好地适应临床治疗的需要。第三,实用性增强。在重症和危重病例中,增加了带症用药的方法,这是第九版方案中没有的。总结了多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并提出了具体的处方,方便了临床医生,尤其是非中医专业的医生。
针对一些公开报道的核酸和抗原转阴后仍有一些症状残留的情况,北京市中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第十版方案非常注重核酸转阴后的康复治疗。根据奥米克隆突变体的临床特点,提出了三种治疗方案:一是针对感染后的乏力,伴有脾胃虚弱,中医推荐经典的六君子汤进行治疗;第二个是疲劳,容易同时出汗、恐慌、胸闷。建议用沙参麦门冬汤、朱烨石膏汤治疗,能很好的缓解症状;第三种是针对咳嗽,痰少,喉咙不舒服,甚至有充血的感觉。推荐射干麻黄汤作为治疗的代表方剂。此外,针灸、按摩也可以。